皇后碼頭清場前一天(七月三十一日),我和幾位學生於灣仔聽完講座後,便順道乘電車往中環看看實况。對於皇后碼頭的歷史,我不太了解;我的學生更從未踏足皇后碼頭。正因為不了解,我更不希望媒體主導我對事件的譯讀。我總覺得從翌日報章所看到的報導,很大機會是傾斜於「警民衝突」,要進一步了解政府「非拆不可」和本土行動「保衛皇后」的理據,媒體的報導是不足夠的。
果然,翌日(八月一日)電視新聞整天都是播放着警方如向用鐵鉗和消防雲梯逐一破解了示威陣。明報標題也是「鐵鉗雲梯破陣,警10小時過三關」。
台北前文化局局長、名作家龍應台教授2004年在香港大學演講,談及中區警署應否拆卸,西九龍文娛中心應如何興建的問題時,指出香港需要解決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對城市定位及將來如何面對歷史的問題。也就是說,天星鐘樓和皇后碼頭是否可以保存,不是道路和排污渠是否可以改道遷就的問題,而是要問這些地方對於我們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從那裏來,是否重要?
龍教授在她的文章《香港,你往哪裏去﹖》中指出,香港的價值觀被「中環價值」所壟斷。她認為「中環價值」把經濟效益視為「所有決策的核心考量」,「開發」成為一種固執的信仰,從不懷疑。於是「舊的,老的、矮的建築,狹窄的擁擠的老街老巷,要讓位給玻璃和鋼筋的摩天大樓,變成昂貴的公寓大樓或者寒光懾人的酒店商廈。」龍教授果然一語中的。
天星鐘樓、喜帖街、中環/灣仔舊街市、域多利監獄、藍屋、赤柱古警署、西港城商場、中區警署、美利樓、卜公碼頭等等……,有的已經倒下,有的只剩軀殼,變成餐廳、超市;是因為「中環價值」成為唯一的價值壟斷的例證嗎?新高中通識科的目的是希望學生有「能力」從所掌握的知識,加以批判,建構自己的見解。「集體回憶」不是最重要,最怕是我們「集體唔識」。
果然,翌日(八月一日)電視新聞整天都是播放着警方如向用鐵鉗和消防雲梯逐一破解了示威陣。明報標題也是「鐵鉗雲梯破陣,警10小時過三關」。
台北前文化局局長、名作家龍應台教授2004年在香港大學演講,談及中區警署應否拆卸,西九龍文娛中心應如何興建的問題時,指出香港需要解決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對城市定位及將來如何面對歷史的問題。也就是說,天星鐘樓和皇后碼頭是否可以保存,不是道路和排污渠是否可以改道遷就的問題,而是要問這些地方對於我們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從那裏來,是否重要?
龍教授在她的文章《香港,你往哪裏去﹖》中指出,香港的價值觀被「中環價值」所壟斷。她認為「中環價值」把經濟效益視為「所有決策的核心考量」,「開發」成為一種固執的信仰,從不懷疑。於是「舊的,老的、矮的建築,狹窄的擁擠的老街老巷,要讓位給玻璃和鋼筋的摩天大樓,變成昂貴的公寓大樓或者寒光懾人的酒店商廈。」龍教授果然一語中的。
天星鐘樓、喜帖街、中環/灣仔舊街市、域多利監獄、藍屋、赤柱古警署、西港城商場、中區警署、美利樓、卜公碼頭等等……,有的已經倒下,有的只剩軀殼,變成餐廳、超市;是因為「中環價值」成為唯一的價值壟斷的例證嗎?新高中通識科的目的是希望學生有「能力」從所掌握的知識,加以批判,建構自己的見解。「集體回憶」不是最重要,最怕是我們「集體唔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